地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接种污泥启动:启动分为以下三个阶段:
起始阶段-反应池负荷从0.5-1.0kgCOD/m3d或污泥负荷0.05-0.1kgCOD/kgVSS●d开始。进厌氧池消化降解废水的混合液浓度不超过COD5000mg/L,并按要求控制进水量,低COD负荷为1000mg/L。不符合进水浓度的,应稀释。
进水时不要刻意严格控制所有工艺参数,但要特别注意乙酸浓度,保持在1000mg/L以下。进水采用间歇冲击的形式,即每3~4小时一次,每次5-10分钟,然后逐渐减少到1小时,每次进水时间逐渐增加到20~30分钟。初始阶段,如果进水间隔太长,泵应每1小时开始搅拌污泥,每次3~5分钟。
启动第二阶段-当反应器容积负荷升至2-5kgCOD/m3d时,洗出的污泥量增加,颗粒污泥开始产生。一般而言,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需要40d时间,此时容积负荷约为设计负荷的50%。
启动的第三阶段——从体积负荷的50%上升到%,采用逐步增加进料量,缩短进料间歇时间来实现。测量能否获得进料量和缩短进料时间的测试指标,控制发挥性脂肪酸VFA不超过500毫克/升。当VFA超过500-1000毫克/升时,厌氧反应器处于酸化状态,超过1000毫克/升时,表明已经酸化,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停止进料和驯化菌株。一般来说,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需要30-40天。
消毒系统和流量计量装置的操作管理。
(1)在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中,应经常测量进入污水(二级出水)的大肠菌群数量,并根据消毒后出水的要求确定加氯量的控制。深度处理后作为再生水时,应根据回用水管网的余氯要求进行控制。
(2)液瓶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:专业车辆应运输;轻装轻卸,严禁滑动、抛滚或掩盖,严禁堆放;氯瓶不得与氢、氧、乙、氨和其他液化气体一起运输。
(3)液体储存应注意以下事项:储存室应符合消防部门关于危险品仓库的规定。氯瓶入库前应检查氯是否泄漏,并进行必要的外观检查。泄漏检测方法是用10%氨水对准可能泄漏的氯部分几分钟。如果氯泄漏,周围会形成百色烟雾(氯和氨产生的氯化氨晶体颗粒)。
外观检查包括瓶壁是否有裂纹或变形。当有硬伤、局部片状腐蚀或密集斑点腐蚀时,应根据情况检查是否需要报废。氯瓶的储存应遵循先入先取先用的原则,以防止某些氯瓶的储存期过长。每个班级都应检查仓库是否有泄漏,仓库应经常储存10%氨水,以便检查泄漏。
(4)使用氯瓶时应注意:打开氯瓶前,检查氯瓶的放置位置是否正确,然后试着打开氯瓶总阀。不同规格的氯瓶有不同的放置要求。
厌氧反应的过程控制条件:
1温度:根据三种不同的嗜温厌氧菌(嗜温5-20℃,嗜温20-42℃,嗜温42-75℃),分为三种:低温厌氧(15-20℃)、中温厌氧(30-35℃)和高温厌氧(50-55℃)。温度对厌氧反应尤为重要。当温度低于最佳下限温度时,效率每降低1℃下降11%。在上述范围内,温度在1-3℃的微小波动对厌氧反应没有明显影响,但如果温度变化过大(快速变化),污泥活力会降低,酸会积累。
2PH:厌氧水解酸化工艺对PH要求较宽,即酸菌产生的PH应控制在4-7℃以内;完全厌氧反应应应严格控制PH,即甲烷产生的反应控制范围为6.5-8.0,最佳范围为6.8-7.2,酸碱度低于6.3或高于7.8,甲烷化速度降低。
3氧化还原电位:水解阶段氧化还原电位为-100~+100mv,甲烷生产阶段优氧化还原电位为-150~-400mv。因此,应控制进水中的氧含量,不得对厌氧反应器产生不良影响。
营养成分:厌氧反应池养比例为C:N:P=(350-500):5:1。
五有毒有害物质:
抑制和影响厌氧反应的有害物质有三种:
无机物质:有氨,无机硫化物,盐,重金属等,尤其是硫酸盐和硫化物的抑制作用严重;
有机化合物:非极性有机化合物,包括挥发性脂肪酸、非极性酚、单宁、芬香族氨基酸、焦糖等五种。
含氯化烃,甲醛,清洁剂,抗菌素等生物异型化合物。
反应机制:
厌氧反应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(指高分子有机物以悬浮物和胶体的形式存在于水中)。它的反应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:
第一阶段-被细菌胞外酶分解成小分子。举例来说:纤维素被纤维酶水解成纤维二糖和葡萄糖,淀粉被淀粉酶分解成麦牙糖和葡萄糖,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成短肽和氨基酸等,这些小分子的水解物可以溶解在水中,通过细胞被细胞利用。
2发酵阶段-小分子化合物在发酵菌(即酸化菌)的细胞中转化为更简单的化合物,分泌到细胞外。这个阶段的主要产物是挥发性脂肪酸(VFA)酒精、乳酸、CO2、氢、氨、硫化氢等。
© 2020翰克偲诺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蜀ICP备10001335号 地址:成都市石羊工业园益新大道288号(招商处2楼)
友情链接: